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農夫上週日特別叮囑格主要在部落格上貼文公告
梅花再過幾天就要盛放了,
果真,這幾天頻仍進台中盆進送花
梅花枝頭也美的不像話
像幅畫哩。
這幾天格主再補拍一些相片貼上來
要賞花得趕上這個週末或下週喔。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九月初見識過金花石蒜的明豔花朵的朋友,應該對此花印象深刻。
還來不及看花的人可以回溯過往http://www.wretch.cc/blog/alive2006&article_id=9458310
十月中,花盆裡的五球石蒜,全都乖乖長了葉,為明年的花期準備著。
她的葉子像是小時候折疊的報紙,開展成扇狀。
好一個見花不見葉,見葉不見花的金花石蒜。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金黃耀眼的黑眼花實力不容小覷,身份歸屬新移民,卻能在台灣的淺山低地裡花開不斷,延續香火。
台灣雖是蕞爾小島,
由南到北,
從海平面上升至3952公尺的玉山山塊,
涵蓋熱、暖、溫、寒帶的氣候類型,
二百萬年來地球陸續發生的冰河期,
學者推斷台灣海峽可能在此期間成為陸地,
並作為因氣候嚴寒物種南遷的陸橋,
四次冰河期下來,
台灣島在生界自然遷徙的大搬遷中,
收留許多北方物種。
而最近二三百年來,
島嶼的商業貿易與世界往來頻繁,
可能因為商機、戰爭考量、宗教信仰或者人的喜好,
台灣頻仍引進古人未見的奇花異草。

黑眼花就是其中的成員之一,
當時日人治台,引進許多熱帶植物,
黑眼花引進作為花園植物,
幾十年下來,
溜出花圃的黑眼花,
開始在台灣中南部的淺山近郊裡攻城掠地,
大有斬獲。

七年前,
我第一次騎機車進入中寮的山區,
繞到廣福村,
見到蔓生攀爬在作物草叢上的黑眼花,
黃豔豔的花朵搭配紫黑色的花心,
像是兒時在村郊的墳墓旁看到馬櫻丹一樣,
對於郊野裡的美艷有一些詭譎的感受。
這二種花都來自異邦,
卻在台灣發展得很好。
台灣真是一個友善的地方,
收納了各時代的人們對於美的追求與看法。
可一不小心,
就引發生態災難,
由港口、機場、人們的行囊裡,
不經意夾帶、逸出,
這些五花八門的生物進入了島嶼,
日久他鄉是故鄉,
遭殃的是
早先在台灣生存發展的固有生物系統,
物物相連、事事相關綿密生態網遭遇前所未見的挑戰。
急急又忙忙
台灣還急著追趕西方經驗,
忙著引進全世界最美的行道樹、園藝物種,
卻對本土原生的四千多種維管束植物的觀察與研究牛步進行。
唉!
我無意轉為如此嚴肅的話題,
黑眼花呀!
不是排斥你,
美麗讓人們想擁有是你的生存策略也說不定,
也許正確的說法是:
人們讓你利用綁架了,
讓你金黃的花朵在台灣的山坡裡
有著熱鬧的聲勢。
更厲害的是,
你還一副土生土長的樣子。

黑眼花的葉子兩兩相對一組,
葉型呈現三角狀卵行,
葉緣有不規則狀淺裂,
蔓性的莖條長著白色的細毛,
和其它植物相互纏繞競爭
或者匍匐地面生長。

一年四季都開花,
漏斗型的花朵,
如果被義大利設計品牌Alessi大師們瞧見,
百貨公司裡可能又會多一款金黃明豔的生活設計呢!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芙蓉花開一樹,在秋天的山野很容易讓人印象深刻。
麗質難棄的山芙蓉,在路旁、在向陽的中低海拔的坡地裡開展嬌豔的花朵。
清晨的陽光照著碩大的花朵,
白色的花瓣透著絲絲紅粉的脈絡,
五片基部連生的花瓣圈繞印染桃紅的的花心,
襯托出錦葵科家族的顯著家徽:
眾多的雄蕊花絲合生成筒狀,
護持著其內的雌蕊,
只讓等待受孕的柱頭在外招搖。

山芙蓉的柱頭有趣地往上捲翹,
像極了小象耍弄長鼻子,調皮地試練鼻子向上垂直的高度。

逆著光,山芙蓉枝條密生的長毛
在朝陽裡晶亮。
山芙蓉以白色為基調的花,
隨著日頭西移,
那些紅粉脈絡的伏筆,
讓青春之花跟隨時間鋪陳為一抹紅暈,
妝點在枝頭上。

許是美人最怕遲幕,
山芙蓉的花朵在謝幕之前,
急急地收攏花瓣,
縐縮成一團的羞赧,

伴著明日登上舞台的後起之秀,
在斜陽中讓人記憶她一日多變的容顏。
當春夏的風采遠去,整個山野沈靜內斂,
山芙蓉花開滿樹,以秀麗之姿博得堂采。

鄉野間的農人也欣賞她的美麗,
在家戶的入口特意留下山芙蓉。
除草的農人,識得這花樹也特意留她
只要不妨礙作物生長,
恬靜的秋山裡處處可見
土生土長的山芙蓉大方展顏。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其樹高舉,是為「櫸」。
我隨著光亮與視野來到這裡,
在路的左方眺望樟平溪流域的丘陵地
隨著溪流的動線再到南投市區,其後是南崗工業區,

試著想像
五十年前這塊坡地的植被,
也許是造林的杉木搭配山蕉、樹薯等作物站在這裡,
那時,大型的機械農具還未上山,
原始植被可能縮在畸零地、陵脊或陡峭的坡地上。
一百年前呢?
一百年前的住民後來遷徙到哪裡?
一百年前這裡的原始森林由哪些物種組成?
伴隨著樟科楠木類生長的植物是哪些?
眼前香蕉、檳榔、麻竹的葉子迎接陽光閃耀著,
在風中略略晃動。
視線轉往路的右方,
櫸樹亭亭,
偶而飄下幾片黃褐帶著鋸齒邊緣的葉子,
這棵樹也許明白一些這裡的產業更迭。
在藍天的陪襯下,
枝條井然的櫸站在陵脊上,
亦發顯得光亮。
這裡的海拔約1000公尺,
或許是陵脊上風大,葉子落得早。
上週到海拔約1700公尺左右的楠溪林道,
那裡的櫸,葉子還沒完全變色,飄零也少。
櫸,生長在台灣低海拔到中海拔的山區,
屬於落葉的大喬木。
曾在春天的埔霧公路遇上初吐紅色嫩芽的櫸,
以獨特的色調與樹姿,同步錯落在陡峭的岩生坡地上,
形成春天喜悅的浪,
感染旁邊的植被,
拍打著我的眼睛,
一路。
也曾在夏秋之際,
和玉琴老師、布農朋友靠在同富國中的邊牆上,
用眼睛探尋,
欣賞後面山坡上,為數眾多的櫸。
在秋冬,欣賞落葉紛紛的景致。
我愛櫸,
欣賞她的四季分明,
即便長在陡峭嚴峻的地形,
仍以優雅大方的生命之姿展現。
也著迷於櫸與台灣住民緊密的生活關連,
在田野拜訪中,發現住民描繪「雞油」眼中光亮的神采。
櫸木樓梯扶手、地板、槍托、家具與與原住民的神話故事.......
就經濟用途的觀點來說,
櫸是台灣闊葉森林裡五大名木之一,
是啊
作為木頭,櫸的用途那麼廣,
這個世紀的我,
無緣欣賞巨大的老櫸
在中寮這片坡地上的生命流轉。
站在這裡的高地,
陽光炙熱。
往左下望的坡地已經全面開發來繁衍人生,
回頭看到陵脊上,
獨留的
年輕的櫸、杜英與裡白楤木時,

寧願相信,
是因為美,
讓樹留了下來,
離開依存的森林伙伴,
站在他們祖先曾經眺望過的山頭上
延續基因。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揮別五天的陰霾,陽光再度燦爛耀眼。
農夫邀了花友一起載運清洗整理好的國蘭到埔里交貨給貿易商,
農夫的小叔上山來借農具,今天要採收檳榔。
山芙蓉笑盈盈地開著好多天了,
拍完花樹沿著產業道路走回家園門口,
啊哈,
竟遇到熱心文史的W老師,
他衝著藍天視線佳,開著車自南投趕路上山,
要到這裡的至高點拍攝九九峰、烏溪流域、台中盆地、南崗工業區還有越過八卦山脈的彰化平原,
邀我一同前行,
想想也好,這麼棒的天氣,出去晃晃不知會遇到何種驚喜呢!
這樹真眼熟,
一片翠綠中,綴著些許紅葉,
再仔細看,枝條上有著像小橄欖的果實,
這裡的海拔約一千公尺,
挺拔的樹型…..
嗯!答案呼之欲出了。

我撿起地上的紅葉,
葉緣有鋸齒,
是杜英。
第一次認識它,
是和玉琴老師進入潭南部落進行植物資源調查時才有的機會,
又在雙龍部落多次欣賞它油亮的葉片所組合的美麗樹型,
爾後在楠溪中海拔的闊葉森林裡,
一群森林苦力常常在葉片辨識中錯置杜英與木荷的名字;
夏秋之際,
走在楠溪林道中,
杜英的綠色果實掉落滿地,
九成以上有齒痕消磨的痕跡,
不禁想像
在這裡,一樹的生命跳躍......
前一天夜裡,
猴子或飛鼠在此大打牙祭,
手忙腳亂中,
落了些許完好果實,也搖晃了杜英老化的紅葉脫落。

杜英的名字美、樹型美、四季皆有的紅葉美,
還能供應一樹的美食饗宴供養生物,
心也美。
她是台灣低、中海拔分佈廣泛的原生樹種,
適應此地風土,無須精細照顧,
種在校園、庭院裡
保證很美。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