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英國Kew皇家植物園的特派員卜萊氏(W.R.Price)來台採集時,
首次遇見構樹,
1912年寫下了邂逅構樹的心情:
「在這裡,我們第一次遇見構樹,
他們的體型雖然小,但數量多得足以稱為森林。
他那奇特亮麗且豐盛的綠葉,
結結實實交織成幽雅圓融的色塊,
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其它地方,
擁有如此繁盛可愛的綠色海洋。
他渾身散發的無窮翠綠與生機,
並沒有惡狠狠地戳入我的眼睛,
反而是以一種平寧安詳,來淋浴我的靈魂,
我好像聞到從來沒有聞過的調酒一樣,
被他們誘惑得陶醉不已。
他們繁盛地滋長在自己的原鄉,
直到莊嚴神聖的終老。

其實,台灣擁有無數的美麗林木,
所有的常綠樹都如此妍美,
我們只不過略沾到一點點邊緣。」

當年,生長在溫帶地區的植物學家卜萊氏,
不遠千里渡海來台,
用旅行的眼睛看出生長在台灣低海拔鄉野的「鹿仔樹」
不凡的翠綠生機,

時空跨越至今,
當我拍下構樹,放在部落格上,
卻因卜氏細膩動人的描述,
神遊九十四年前的台灣島,
低海拔的地區構樹成林、繁盛似海的樣貌,
只是不知,當時和構樹伴生的植群,
芳名為何?
而今,當年構樹成林的地方,
多數蓋起了高樓、築成城市,
構樹的子孫們,
蹩腳地生長在城市裡的圍牆邊、
閒置的都市空間裡。
你一定見過他,
也許是在轉入巷子裡的麵攤準備用餐時抬頭望見,
或者在鐵道多年廢棄的倉庫旁,
甚至是在校園或者鄰居家小小的院子角落裡,
見到他旺盛地展現生命力;
而構樹留在山村的子孫,
則憑藉多產的子實及根部強大的萌芽能力,
在檳榔園邊、產業道路旁、或者廢耕的田園,
撐起一片天,
旺旺然地承接陽光,延續綠色基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