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農路旁上山,盛夏的陽光催黃了土芒果,
不施藥也不用肥料,粒粒飽滿地懸垂在高高的枝頭上,也搖晃了每個過路人的修持,
這些有辦法在樹頭上修練成「在欉黃」的芒果,
個個可是高人一等且又武藝高強,
不但經歷今年五月的豪大雨,還能躲過高大卡車的摧殘;
至於他們長在較矮枝條的姊妹弟兄,
早在一個多月前就被人採下當「檨仔青」,
出入了幾次冰箱,
冰冰涼涼又酸酸甜甜地進了山裡人的五臟廟了。

這一天,一週以來持續的高溫
讓山下的人不約而同上山來。
二條好漢決定在半路上號稱是「他舅公的」芒果樹上撈芒果,
半小時後,眾人圍著紙箱大啖芒果,
心裡明白享受芒果的吃相不佳,擔心黃澄的汁液滴在衣服上,

謹慎的人弓著身、低頭用門牙啃咬吸允,直到金黃的芒果纖維塞滿了牙縫;
性急的人吃得稀哩呼嚕;
歹細的人為躲鏡頭,轉過身享受美味,吃得狼狽不堪,再到洗手台洗手擦臉,
還好箱子裡的芒果數量不少,可以這樣來回幾趟的離開。



記得孩提時,身子不高,大夥兒可以搆到的芒果數量不多,
要和眾人享受這款滋味,下手如果沒有快、狠、準,是嚐不到一顆接一顆過癮的感覺。
「土檨仔」,雖有一個土字,卻不是原生種,
據說是四百多年前由荷蘭人引進的芒果,適應台灣的風土,在這裡歸化適存了下來。
「土檨仔」在欉黃的滋味牢牢地擄獲幾百年來島上住民的心,
即便晚近出現的愛文、金煌等名門新貴,
挾帶紅黃鮮美的外衣、細蜜肥厚的果肉在台灣的水果市場舉足輕重,
也風風光光地在彼岸登陸,風靡中國;

但只要你曾大啖「土檨仔」的滋味,聞過「在欉黃」的絕妙香氣,
即便不能終身相隨,這芒果也會深深地銘印在你的心裡。
非經濟作物也就有機會在這塊土地上延續基因,和人們共生共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