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桕
【編按:二十幾年前,阿狼帶著一群喜愛自然的朋友,並肩躺在南橫天池附近的草地上看流星如雨,彼時不知,背後安靜不語的女性,卻是功力深厚,曖曖內含光的長者,921後,開車載她穿梭地利、雙龍、潭南、花東布農部落裡的林道、獵徑,也一起在饅頭山調查時,卡在陡峭的半山,進退不得。玉琴老師採集布農人的植物與生活,撰寫了非常精彩的「部落山林紀事」,讓人一讀再讀,愛不釋卷。早上打電話,人在桃園海邊推動自然教育的玉琴老師,大粒汗、小粒汗卻爽朗答應分享文章。今天會有一部份的人收到山桕蜜,在享用之前,希望您也有機會認識山桕這樣的山林生命。】

山桕又名白桕,大多生長在低海拔乾燥的次生林坡面或道路兩旁。因生長迅速的關係,灰白色的材質鬆軟,易遭蟲蝕腐朽,所以布農人大多以薪炭材看待。

山桕的葉長橢圓形,具長柄,在葉片與葉柄的交接處有一對明顯突起的腺體。開花時期花序為穗狀花序,就是許多沒有花柄的青黃色小花緊貼在一根不分枝的長花軸上排列著。整個花序擎舉在枝葉上,雄花在上,雌花則位於花序基部;為避免自花授粉,雄花與雌花的開花期會彼此錯開。山桕既沒有碩大的花序,又沒有豔麗的花色,但花序上卻有成群忙碌的蝴蝶、蜜蜂等昆蟲在覓食,應該是聞香而來吧!花後果實成長迅速,不久枝葉間以挺立著許多圓飽的蒴果。

台灣地處亞熱帶,秋來葉子會轉黃或轉紅的變業植物,大多以生長在中海拔山區居多,山桕是少數生長在低海拔郊山者。當秋風起兮,果實已成熟,植物體不需要太多養分,加上氣溫下降、晝短夜長,生長條件變差,葉片代謝活動開始降低,最後並終止活動,細胞中的花青素、胡蘿蔔素、葉黃素便顯現出來,葉子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紅色或黃色。像青楓的紅、無患子的黃,都是秋冬山林裡最精彩的顏色。山桕此時所展現的紅葉風情,不亞於楓樹,值得欣賞。

山桕葉子生長快速,但卻生命力脆弱,生命週期短暫,由於老葉掉落之前會變紅,所以紅色的老葉稀疏掛在樹梢上的景象,其實從夏日開花後便已登場,尤其炎夏多日不雨時,樹上的紅葉更盛。只不過秋末那一場,才是今年最後一次的豔麗。之後像其他便葉植物般,將繁華落盡,以一身枯槁蕭條進入休眠期,捱過寒冬,等待春來再長出嫩葉,開始又一年的生命循環。

部落山林紀事
arrow
arrow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