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力:

今天早上阿乾看完你寫的掛曆介紹後,

跟我說這個介紹是否從第三者的角度來寫比較好,

他覺得我可以幫忙寫一下。

 

後來我上樓去晾被單,

想了想,覺得這幅小掛曆的出品人是山野家,

所以由第三者角度寫起來似乎怪怪的,

於是我下樓跟阿乾重新談起企劃這幅掛曆的初衷。

 

當我每次閱讀山野家的部落格時,

每每看到小梅子成長的照片,

或者山野裡的季節、農產、生活景象,

總是有許多想法和感動。

 

小梅子的成長環境跟我家孩子真的是很不同,

雖然我們夫妻倆已經很努力地一邊工作、一邊帶小孩,

也盡可能地帶三個小男生去露營、踏青、接觸各種不同的環境與人,

但終究是生長在都市裡,

我們目前的生活有很多部分與我想像的育兒過程是有落差的,

無論是食、衣、住、行、育、樂任一部分,

而我們帶孩子的方式其實已經算是很不城市的方式。

 

城市裡的孩子如果沒有給阿公、阿嬤帶的,

可能從一出生就進入托育的系統中,

就算沒有,三歲也幾乎都進入小班讀幼兒園,

很多技能(包含自己尿尿、自己吃飯、穿衣服……)、應對進退等等,

都仰賴幼兒園的教養,

孩子是家庭中非常獨立的一員,

一天在外頭的時間,換算起來往往比父母還要長。

 

而小梅子和爸爸、媽媽、阿嬤住在山上,

山上的托育系統不是這麼發達,

爸爸、媽媽、阿嬤得把梅子帶在身邊,

帶著工作、帶著做蜂箱,

帶著種蘭花、種薑、採高麗菜、爬樹採梅子,

帶著去郵局領包裹、帶著進城送貨。

 

玩的玩具、器材也不一樣,

沒有城堡、太空梭造型的溜滑梯;

看的景象也不同。

不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

小梅子可能不認得每款車子的廠牌,

但可以說出各式各樣植物的名稱、和植物玩在一起,

可能無法指認每一棟建築高樓,

卻可以和爸爸一樣看懂每座山,

 

聽的聲音不同、玩的也不同、看的不同、感受更不同,

孩子的氣質因此不一樣。

 

而梅子和一般山上的孩子又不太一樣,

因為她有一對很有意識的爸爸媽媽,

媽媽在家事、包裝、出貨、送貨員、行銷、買辦之餘,

還兼任攝影師與文字工作,

很細心的記錄了梅子成長的歷程,

說有意識的父母,

指的是非常明白梅子和爸媽的工作在整體社會環境中的位置。

 

梅子不是大家想像中物質資源匱乏、或者隔代教養的苦情山上小孩,

梅子雖然在山上沒有什麼同伴,

但爸媽、阿嬤是她最好的夥伴,

梅子是幸福的孩子。

 

我覺得山野家的這本掛曆,

不只是與孩子相伴走在農路上,

其實還很能彰顯家庭相守相伴的價值,

生養孩子並非只是耗損人生氣力,

孩子也是未來的希望,

如果沒有孩子生長在其中的山或田,

也是一座山,沒錯,

但人就是離山離田越來越遠了。

 

想了想,覺得如果只是一本沒有拆封的掛曆商品,

低調地放在店內等待知音,

覺得似乎太可惜這些珍貴的紀錄,

所以才會跟妳提到在好丘辦攝影展等事情,

更多的能見度,更多的主動彰顯這樣生活對人、對環境的價值,

更多的家庭幸福,

讓社會和環境都往更好的地方前進。

 .......

卉怡2011.10.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