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於熱帶地區的短角苦瓜,1980年代在台灣馴化,
開始在這島嶼的鄉野積極拓展,
菜市場裡買賣的苦瓜碩大而潔白如玉,
是農人辛勤管顧的品種;
而荒地裡無人管顧的小苦瓜
則被鄉人稱作山苦瓜,
是留在台灣磨練了幾代,
有辦法適應此地環境、參與生態裡的食物鏈,
才能年復一年,花開又開,傳遞橙黃的命脈。


短角苦瓜屬於一年生的蔓藤草本,
經常攀附在其它植物的枝條上爭取陽光,
或者就在農路旁攀爬一地,
總是在夏天或秋天黃色的小花與橙黃的瓜果,
吸引人與動物的注目,

尤其是當瓜果成熟時,
成三瓣向上翻裂,
鮮紅的假種皮搭配黃色的瓜瓣,
要叫眼力特好的鳥族們不注意都很困難,
除非小鳥剛好瞇著眼飛過;
即便是小鳥錯過山苦瓜精心籌備的盛宴,
勤奮的螞蟻也不會放過這美食的機會。
山苦瓜種子外圍包覆的紅色假種皮,
嚐起來甜甜的,連我都愛吃呢!
這一天,我外出採集植物時剛幫山苦瓜拍了照,
一小時回來後,
就成了下面圖片的光景,

地上也看不到種子掉落的痕跡,
你就不難想像這山苦瓜對動物的驚人魅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ve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